
独立自理和参与家务一起培养
妈妈要求孩子帮忙做点事,一个幼儿说:“自己的事自己做!”另一个幼儿在类似情况下说:“老师说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些家长对培养婴幼儿独立自理能力关注不足,对培养孩子参与家务的习惯,关注更少。对婴幼儿独立自理和为家庭服务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要一起进行。二者都属于未来公民“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荣辱观的奠基工程。
培养婴幼儿独立自理和参与家务的3要素
愿意做,能够做,习惯于做,是培养孩子独立自理和为家庭服务能力与习惯的三个要素,简单地说,就是愿望,能力,习惯。
1、婴幼儿做事的愿望,有变化的过程。孩子天生有相关的需要,在需要的基础上可以产生兴趣,再进一步引导则会出现最初的自觉性。
2、婴幼儿为自己和家人做事,要有相应的能力。一方面,对他的能力不能要求过高,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
3、从小培养做事的习惯,遇事会自动化地去做,不必思索,也不用别人提示。
怎样激发孩子独立自理和为家庭服务的愿望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他会产生独立性需要。3岁左右是独立性明显发展的时期。这个年龄又称“危机期”或人生的第一反抗期。危机往往来给大人对孩子独立性的愿望过多压制,支持不足。比如孩子要自己吃饭,大人却要喂他,起先孩子会把头扭来扭去,或采取其他方法反抗。时间长了,孩子养成饭来张口的习惯,独立性需要渐渐消失。
3岁孩子自发产生做事的兴趣。他不但执拗地坚持自己穿衣服,而且抢着替爸爸拿拖鞋,跟在妈妈后面擦椅子……这是孩子只是对做事感兴趣,他并不区分是为自己做事还是为别人做事。
家庭是个人温暖的港湾,温馨的家庭是大家共同建设得来的。孩子从小参与家务劳动,在其中形成归属感。婴幼儿不会独立做事,又有爱模仿的特点,因此,带着孩子做事很重要,特别是对独生子女。比如,给他把袜子套在脚上,让他抓住袜口,自己拉上去,使他获得自己能穿袜子的成就感。大人整理东西,同时让孩子整理玩具,自己取放手帕,洗手帕等。有的妈妈带着孩子择菜,边择边给他讲有关的知识,然后和孩子一起洗菜。
对5岁左右的幼儿,可以给他讲故事和讲道理,使他产生最初的自觉性,懂得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家里做事。
培养独立自理和参与家务的初步能力 孩子有了做事的愿望,却未必有做事的能力。家长往往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做事和参与家务,因为他们不会做,做得慢,还常常帮倒忙。家长抱怨,孩子抢着喂金鱼,把金鱼缸打碎了,抢着端汤,把自己变成落汤鸡。这里有个正确认识因果关系问题。孩子缺乏练习做事的机会是因,不会做和没有做事习惯是果。如果因为他不会做,而不让做,其结果必然是不会做和缺乏做事的习惯。
要教孩子一些操作方法。2岁以后可教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指挥行动。比如坐盆,教他有尿时把盆拉出来,自己说:“先脱大裤裤,再脱小裤裤。”
当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大人要学会用形象而幽默的语言去引导。如,3岁孩子把两只鞋穿反了,大人说:“哎呀,你的两只鞋宝宝吵架了。看,他们俩歪着头,谁也不理谁。”教孩子把鞋换过来后,说:“好了,他们现在成了好朋友,脸对着脸笑呢。”
要培养孩子有计划地做事。切忌当孩子正想玩时而突然布置任务。经常对孩子讲讲一天活动的打算或安排,让他有做事的思想准备。不必要求婴幼儿作计划,只是灌到他耳朵里,是他从小知道有计划与执行计划,潜移默化。
持续培养,养成习惯
孩子有了做事的愿望,学习了做事的能力,如果能够连续持久地做下去,就自然而然养成习惯。关键是家长保持培养的一贯性。
家庭里可以建立无形的规则,大家的事大家做,有分工,有合作。分配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明确,哪些是他应该独立自理的事,哪些是他应该分担的家务,如用小簸箕倒垃圾。还可以让孩子照顾某棵花草,某个小动物。动植物的不断生长变化,能使孩子较长时间保持兴趣。容易看得见成果的任务,是孩子由此觉得自己也是强者,在家庭中他并非总是弱者。他体验到成就感,产生自信心,也培养起最初的责任感。
吸取一些经验与教训
培养幼小孩子生活自理和参与家务的习惯,是每个婴幼儿的家庭都面临的问题,多方面学习别人的经验与教训,很有好处,比如:
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经验,接受教训,认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符合这个年龄的特点,他们容易记住。一位妈妈培养4岁的女儿每天晚上睡觉前,把自己要用的小尿盆端到屋里。有一天,孩子忘记端了,晚上起来要小便,只好跑到厕所。这一事实教育了她,以后她不再忘记。时间长了形成习惯,似乎并不用动脑子去记。
妈妈要想培养孩子自己上床睡觉,她问孩子:“你自己上床睡觉好不好?”孩子说:“不好!”几天下来,妈妈说:“没办法,孩子不愿意。”于是放弃了要求。实际上,是妈妈自己向孩子发出了“好不好”的暗示,对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要去问他“好不好”,要代之以正面要求、榜样或鼓励等方法。
有的家长在孩子吃饭时,不断地向孩子提出问题。孩子的动作本来就不熟练,他还没有分配注意的本领,不能一边吃饭一边回答问题。这是大人的提问,事实上变成了对孩子的干扰,妨碍了他专心做自己的事,也阻碍了他养成快快完成任务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