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之绘本阅读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日本也称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绘本溯源于中国,可能早期日本人将中国的佛经(经变图),绘卷(法华经)当成绘画书,后来发展成现在的绘本。这个名词出现有十年左右,绘本其实就是图画书,为了避免与图书混淆,后来才习惯使用这个由日本传入的名词。
绘本书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图画的重要性比文字还要来得高。绘本的主要特色就是提供读者在视觉方面的真实的或是美感的经验。而绘本的內容常具有简单的故事大纲,有时候也会集中呈现某种简单的意义和结构。有人说:“绘本的阅读是高雅的阅读。精彩的图画、精妙的故事、精巧的设计……就像春天的雨露渗入孩子的心田;绘本的阅读是高贵的阅读,与大师对话,尽享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种图画的形式更能和幼儿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共鸣,这是他们喜欢的。用孩子喜欢的绘本来阅读是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和愿望的。
但是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对孩子早期阅读的教育不是一学就会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习惯培养,意识形成和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指导幼儿自主阅读不是“早期识字”,教孩子认字,给孩子一本书让他自己去看,也区别于看图讲述中教师的引导和示范,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长期合理的帮助和指导,是要我们很好的把握和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幼儿的自主阅读关系方面的关系,教师主导过多,幼儿形不成自主的阅读习惯,但教师主导过少,孩子也手足无措,不会自主阅读。
一、在绘本阅读教学设计中框架模式的开展是幼儿形成自主阅读习惯的前提。
教师以自由阅读到集体教学再到自由阅读为模式,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策略。在班级的区域里,教师可设置一个版块——“先睹为快”,将一些绘本的图书事先放在这个区域里,鼓励孩子们在休息时间自由翻阅和提问。这个时候,教师有意识的是把孩子推到了自主阅读的前沿,让他们最先接触这些绘本。看似教师这时轻松了,不用去管着他们,让他们随便看吧,其实我们不是就这样完成任务了,而是悄悄地在一边观察孩子们感兴趣的绘本和问题,寻找适合和孩子一起共同阅读的绘本和设计这本绘本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把教师的主导隐藏起来,让幼儿自由的阅读。
两个星期之后,教师以课堂教学的形式集体阅读这其中一本孩子感兴趣,聊得最多的一本绘本。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问,“你在这本绘本里看到了些什么?”“你对哪一页很感兴趣?”“对于这本绘本你有什么问题吗?”经过两个星期的自由阅读,孩子们对这本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而同时有趣的是:常常老师还没有做出对他们问题的解答,有的孩子就已经进行回答和质疑了。如在绘本《胡椒生长在哪里?》,A说“这面有这么多红色的鸟是什么鸟呀?”,其实本来教师是准备给孩子介绍的这种平时没有接触过的火烈鸟,但是还没有等教师回答,B小朋友马上说了“这是火烈鸟,因为我妈妈说它红红的像火一样。”以孩子之间的互问互答难道不正是我们追求的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也是孩子自主阅读能力的开始形成。而教师在这其中只是一个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集体教学之后,在班级区域里,教师可以设计“阅读小憩”语言区,将绘本教学中孩子们提的问题、教师教学时的图表都贴在那里,同时把这些绘本也放在那里,让孩子在班级区域活动的时候再次巩固和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绘本已经有了很好的了解,再次翻阅时自言自语,享受其中,还可利用教师在这个区域里提供的画笔在纸上涂涂画画,阅读成了他们的享受。
二、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幼关系处理是幼儿形成自主阅读习惯的保证。
教师以师生集体阅读、生生小组阅读和人人个体阅读相结合,增强幼儿语言表达。在集体阅读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过程,改变不同作品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孩子在集体阅读中体验阅读分享的快乐。除了人手一书和老师共同阅读或者一本绘本集体共同阅读强调教师的主导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小组一本书轮流阅读的形式,中班的孩子大部分都能很好的自由交流分享,他们可以用“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值日生分配等形式很快的阅读交流这本书,而且每一组都推选了一个小朋友讲了阅读后小组讨论的故事梗概,很好的发挥了孩子的自主。
三、在绘本阅读教学延伸中的多样形式是幼儿形成自主阅读习惯的提升。
以临摹、对比、仿编等形式,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根据绘本的本身特色,教师可以设置自制图书活动,包括集体制作一本和每人制作一本(如《胡椒生长在哪里?》一直以提问和回答的形式重复出现,教师可以请每个孩子制作一张,学号作为页码装订成一本班级集体出版的图书。)绘画活动包括临摹、根据作品想象等(如:《埃尔莎的故事》风趣幽默,绘画生动,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模仿作者在绘本里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画面进行临摹。)表演活动,包括集体表演,分组表演等丰富多彩形式,(如我们的传统教材《小蝌蚪找妈妈》,既适合孩子们的自制图书,人手一本,即可独立完成纯画面的图书,又可与家长一起亲子制作,同时故事的多个角色和对话又适合他们进行角色表演。)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加深了对这些优秀作品的再次认知,从而提升和帮助孩子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环节的默契配合是幼儿形成自主阅读习惯的补充。
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着阅读的氛围。
餐前,保育老师分饭菜的时间可以用作专门的听故事时间,除了朗读孩子们带来的书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自己收藏的绘本等朗读给他们听,有时也请他们来讲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书。午睡时,教师可以播放着燕子姐姐讲故事等传统经典作品给孩子们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