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注与观察力
有位妈妈很着急,因为她知道注意力的发展对孩子将来上学学习有多么重要,而她的孩子却总是注意不集中。你要他专心听故事,他心不在焉,一会儿看窗外的小鸟,自言自语地说:“小鸟飞了”;一会儿又去捡地上的小玩具;他总是见异思迁。妈妈担心孩子是否脑子有毛病。其实,注意不集中,是婴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孩子才4岁,他不能按照成人的要求去集中注意,是正常现象。这个他们大脑的生理发育程度有关,不可强求。
专注是指注意较长时间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某一类事物或活动上。孩子是否专注,是他的注意力发展的表现。专注力的发展既受儿童的年龄限制,也与教育的影响有关。不能要求孩子达到高度专注的水平,但是可以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观察力是与注意集中相联系的感知能力。成人往往责怪孩子粗心大意,比如把6看成了9字。事实上,这不完全是孩子的态度问题,而与孩子的观察能力发展有关。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有助于他认识事物的特点和细微差异。
幼儿的无意注意与专注
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婴幼儿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他们的注意往往被那些有声有色、新奇的东西所吸引。外界的东西大多是他在无意中注意到的,是被动地感知的。
婴幼儿无意注意也有发展过程。起先,无意注意稳定和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暂,以后,集中的时间逐渐延长。专注,主要是从孩子集中注意的时间长短方面来说的。幼儿的专注,也可能是被动,是被外界事物吸引而较长时间集中于某一事物。比如,幼儿站在鱼缸旁边观察小鱼游来游去,专心注意,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种关注并非出于家长给予的任务,而是由于小鱼的活动引起了他的兴趣,是浓厚的兴趣支持了他的关注,属于无意注意的范畴。
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幼儿能够表现出无意的专注,另一些幼儿则对很感兴趣的事物,也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注意。这种差异很可能来自不同教育条件的影响。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逐渐出现有意注意。在成人的培养下,孩子能够根据要求,有目的地去关注。
怎样培养关注和观察力
支持孩子的关注和观察活动 孩子对于有趣的事物,会自发地专注。比如,盯着看天上的小鸟飞,地上的蚂蚁搬食物,工蜂从蜂窝飞出飞进……成人对这些活动,不但不要禁止,反而要加以鼓励。这里的鼓励不一定是夸奖之类的语言,成人表示同样感兴趣,参与孩子的观察活动,就是对孩子极大鼓励和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专注和观察力 和孩子一同散步时,引导孩子留神看看路旁的树,各种树叶的形状有什么不同?树干有什么不同?在家里,可以问问孩子,房间里有多少窗户?孩子一般是不知道的,因为他从来没有注意过。这时也可以让孩子先猜猜,然后和他一起去数数看。猜想的活动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且激发他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带着这个目的去注意和观察。同样的办法可用于观察街上都有什么样的商店?商店的摆设有什么变化?等等。由此渐渐养成主动专注和观察的习惯。
把目标放在活动过程,而不是活动结果上 培养专注的习惯,不要把目标放在活动的结果上。比如,找两个图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不要催促孩子快快找出结果而要鼓励孩子专心去看,去找,称赞他细心观察而不是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肯定他有耐心和认真的态度。鼓励的方法,是正面的暗示与强化,使孩子的精神放松,专注于观察,否则孩子急于找出答案,出错后即使没有遭到严厉批评,他自己心里也不愉快,更失去专注于观察的积极性。
帮助幼儿产生有意注意和专注 要为有意注意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是幼儿的有意注意在活动中进行。让注意对象成为幼儿的直接操作对象,有利于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使他去寻找目标。比如去找找图画里那个戴红帽子的孩子,听听某个声音,可以把注意集中到目标上来。明白注意的目的任务,有助于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如,妈妈要做菜,让孩子从菜篮子里挑出一根胡萝卜来,不能被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蔬菜所分心,否则会影响妈妈做菜,全家人就不能按时吃饭。经常这样做,可以逐渐强化有意注意,是有意注意发展为专注。
帮助幼儿学习专注的技巧 为了使幼儿注意看书看图,叫他用手指去点着看;为了避免别人干扰,可以教他把自己的椅子移开,或换一个安静的地方。还可以练习短时间的专注,用游戏的方式,比赛盯着静物,不说话,不出声,看能坚持多长时间。从1~2秒开始,逐渐延长时间,帮助孩子从专注能力的提高体验到自我满足。
培养观察法 掌握方法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幼儿最初的观察是无序的,常常会遗漏一些信息。引导他学习按顺序观察,一一对应地观察和比较。让他体会到,用了好方法,会立即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这不但能激发孩子学习观察方法的积极性,同时使观察力渐渐提高。
总的来说专注和观察力属于相对较高的智力活动和能力,需要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关注和观察力,但是当孩子出于疲惫状态或情绪低落时,不能强行要求他集中注意,更不能要求他专心完成观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