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巧,心更灵

为什么培培手笨?

  培培是个挺聪明的孩子,他的脑子很管用。可是培培动起手来却显得非常笨拙。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来培培生长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家里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不需要孩子动手做事。培培从小缺乏动手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另外有些孩子也是手笨,他们的家长大都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习惯认识不足。比如:   

  •   
  • 大人认为孩子还小,不必让他动手做事。
  •   
  • 大人急于把事情做完,嫌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好,不如大人自己动手,三下两下就完事。
  •   
  • 大人想给孩子多留一点学习时间,而他们所谓的学习,是指让孩子读书识字,学计算等动脑筋的活动,而非动手活动。
  •   

动手是婴幼儿的需要

  一般来说,孩子过2岁后自己做事的愿望就日益增长。当你要帮他穿衣服的时候,他非要自己穿,即使你给他穿上了,他也要脱下来自己穿。虽然穿的很笨拙,甚至左右脚穿反了,还是要自己穿,一旦穿好了,高兴地走来走去,非常自豪,好像完成了一件大事,好像征服了世界。如果大人强行给孩子穿上衣服,孩子会大哭大闹,引发一场风波,弄得大人孩子都不高兴。早晨,通过幼儿园的路上常常可以看见:孩子哭丧着脸,大人使劲拽着孩子往前走。这可能是孩子起床时为穿衣服问题发生过的那场风波的尾声。

动手做事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既然孩子有自己动手做事的需要,那么,让孩子动手,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不但会表现出人们看得见的愉快情绪,而且他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也得到一时不特别明显的好处。

  动手做事,不只是发展动作能力,而且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俗语说:“心灵手巧”。心灵和手巧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动手做事是由头脑支配的;另一方面,动手能力反映了心灵的智慧,而且反过来促进认识的发展。比如,实验表明,幼儿经过自己动手,多次把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在形状不同的各种杯子里。动手的实践使他比较容易懂得,不论原先的杯子比后来的杯子“瘦一点”还是“胖一点”,杯子里所盛的水还是那么多。随着年龄增长,具有类似动手经验的孩子,比较容易懂得守恒概念。

  婴幼儿认识世界,比年长的人更加需要以动手来帮助。因为婴幼儿的思维是直观行动思维。通过直接感知不能认识的,动手改变客体的状况后他能够认识。比如,一个孩子把几块积塑片插起来,问他插的是什么?他说不上来。这时他在无意中用手把那个作品转动了一下,他马上说出:“转椅”。孩子面前高处有一个玩具,大人对他说:“你想想,怎样能把那个玩具拿下来?”孩子不回答问题,而立即动手去拿。要坚持问他,他会说:“不要想,就去拿。”

动手做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品质

  动手做事,不但发展动作和智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对他养成勤劳习惯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也都有好处。在试验中,婴幼儿看见高处的玩具,一般都是先动手去拿。拿不到,看见了一根小棍,就拿小棍去拨。玩具被拨了下来,孩子高兴地笑了。被试的70名婴儿中,42名有这种表现。动手使孩子看见自己的活动成果,同时认识自己的能力发展自我意识。动手能力和自信心相联系,越是多动手做事,越是增长自信心;有了自信心,也就更喜欢去动手,动手的习惯也渐渐形成。

家长可以换个思路

  家长改换一下自己的认识和思路,手笨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习惯就容易改善。家长应该认识到,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不能从功利的角度考虑,不是因为大人忙不过来,才需要孩子动手。培养孩子多动手,目的主要在于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促进孩子的发展。

  试想:现在挤出一点时间去帮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并养成习惯,未来将会得到的是一个心灵手巧、全面发展的孩子,这种发展的回报,应该说是值得的把?反之,如果经常禁止孩子动手,什么都不让动、什么都不许摸,孩子的好奇心渐渐减弱,对什么都不敢兴趣,也就懒得动手了。

  试想:有的家长花费很多时间陪孩子去上“课外学习班”,还付出不少学费。与此相比,因孩子动手做事太慢而“浪费”了的时间,因孩子还不太会动手做事而破坏了的物品,在时间和金钱上孰多孰少?关键在于对婴幼儿“学习”的认识。不要只看到在外面的学习才是学习,正规教出的学费才是学费。在家里的动手活动也是学习,也要交一点学费。实际上,学前儿童主要的学习不应是课堂学习,应该而且大量实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婴幼儿在科学指导下的日常生活中学习,是最经济、最有效益的学习。

在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和习惯

  孩子喜欢动手最好顺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鼓励和引导他动手做事,在孩子自发愿意动手的基础上,培养喜爱做事的习惯。比如穿衣、吃饭,是天天都要做的事。在这一类活动中培养他学习系扣子、系鞋带、拿勺子、用筷子等等的机会,比专门训练多得多,不断重复,自然会养成习惯。

  多让孩子进行一些动手的活动,如插片、夹小球之类的游戏,剪纸,贴纸,翻绳,编织,串珠等手工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还有助于培养空间观念(如了解物体的位置)和时间观念(如懂得做事的顺序),也有利于培养认真做事(如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等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