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季节,气温仍居高不下,细菌与病毒仍然处于活跃繁殖状态。所以在幼儿园集体生活环境中,仍存在通过手等媒介接触而发生消化道疾病的传播情况。那哪些消化道传染病比较容易在秋季传播呢?我们应该怎样去预防呢?
- “米泔水样便”的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因最早于196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诺瓦克市分离发现,又称诺瓦克病毒,传播速度快,易引起疾病暴发,因此被称为“胃肠性流感”。
诺如病毒感染多出现在秋冬季节,成人和儿童均可感染,但儿童多见。潜伏期多为24-48小时,快者12小时,慢者72小时。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日常生活接触等传播。发病后常见症状为腹泻、呕吐、恶心、发热等,偶见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大便为“米泔水”样便。
- “蛋花样便”的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因为轮状病毒的颗粒看起来很像轮子,故命名为“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主要症状为发热、呕吐、腹泻、腹痛,严重者会出现脱水症状。大便性状为“蛋花汤样”便。
- 日常如何预防?
1. 保持个人卫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饭前便后、手部可能被污染时需洗手。
2.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注意饮食卫生,充分加热食物。定期消毒餐具。在外就餐尽量不吃生冷、半生不熟的食物。
4.注意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定期清洗饮水机。
5.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6.诺如及轮状病毒高发期,小朋友们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外出时做好自身防护和手卫生。
7.及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 家长发现幼儿有呕吐或者腹泻等疑似症状后如何应对
1.家长应送发病幼儿就医,同时报告班主任老师。
2.疑似病例患儿应与其他家庭成员暂时分开,降低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家长及时清理呕吐物或者排泄物,并做好物体表面消毒工作。
- 饮食小贴士:
1. 防止脱水:可以给幼儿补充电解质补液盐或者小口清水或淡盐水。
2. 少食多餐,减少幼儿胃肠道负担。
3. 清淡饮食,忌生冷、刺激性强、油腻等食物。可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烂面条、粥或含维生素C的果汁搭配瘦肉沫、鱼沫、蔬菜沫等。下面就给大家推荐几个食谱,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胡萝卜汁
材料:鲜胡萝卜100克,盐。
制作方法:取鲜胡萝卜洗净切碎放入锅内,加盐3克、适量水,煮烂后去渣取汁,每天分2~3次服用。
苹果泥
材料:苹果,盐。
制作方法:取苹果一个洗净切碎,加盐0.8~0.9克,糖5克,水250毫升共煎汤,分2~3次饮用。
苹果南瓜粥
材料:
苹果50g、南瓜30g、大米20g。
制作方法:
① 将苹果和南瓜去皮后切小块备用。
② 将大米淘洗干净后,和苹果块、南瓜块一起放入锅中,加7倍于大米体积的水。
③ 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焖煮30分钟左右,至米粒糊化及苹果和南瓜软烂即可。
温馨提示:
随着气温越来越低,昼夜温差也持续加大。请家长们为幼儿及时增添衣服,防止受凉引起腹泻、感冒等,不可追求“秋冻”。但要注意适量增衣,幼儿穿的衣服一般比成人多一件即可。洗完脸后要及时为幼儿面部、手部涂抹润肤霜,这样能有效滋润、适度锁水,缓解干燥状况。
宋庆龄幼儿园医务室
2025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