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环境中学习

环境是幼儿园的第三位老师,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认识发展要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因此如何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让幼儿积极地参与,特别是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说,师生之间的互动必不可少。
在这次秋天的主题创设中,我们班就很好的体现了师幼的共同合作。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对季节的变化不太敏感,不会主动地去留意周围的环境,那么作为老师就更要适时地加以引导。
在主题开展前一周,教室里的墙上长出了一颗大树,引来孩子们的驻足观赏,树上挂满了树叶,地上也有飘落下的树叶,整个教室立即被浓浓的秋意包围了。大树的出现让幼儿对秋天更感兴趣了,户外活动中、秋游活动中,孩子们开始关注起大树来,关于大树的问题也一个个接踵而来:“大树为什么会掉树叶?”“为什么叶子会不一样?”而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渐渐地,大树上有了孩子们的作品和户外捡回来的落叶,每个孩子在绘画中都特别的认真,就是想把这课大树装扮的更漂亮。让更多的树叶宝宝能在大树妈妈的怀里多待一会儿。
在教室的另一块版面中,在幼儿操作材料投放之前,老师同样先创设了一个小环境。老师只在展示板的周围张贴了许多秋天树木的明信片。红色、绿色、黄色……秋天的色彩是多么美啊!由此,孩子们爱上了秋天,爱上了色彩斑斓的秋叶。在接下来的美工区小树林的制作中,幼儿的积极性普遍提高了,他们自由选择不同的材料进性制作。有的用皱纸揉贴、有的用瓶塞拓印同、有的用彩色纸装饰,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老师立即把他们的作品贴到了中间空着的版面上,这样既能马上把作品作为装饰品布置到环境中,同时,幼儿也因为能看到自己的作品立即被展示出来而得到了满足。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不仅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愿意去参与,积极主动性更高了。其实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只要是适合他们的环境材料,那么就是最好的。因此,教师要始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走进孩子,特别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老师需要创设一个能够引起幼儿共鸣和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让我们所创设的区域环境能真正体现他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激发主动学习探索的兴趣,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起来,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