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经验与课程单元的概念解析

幼儿园立项市级课题《指向核心经验的幼儿园运动课程单元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关键词:核心经验和课程单元,这两个概念对于我们思考我们学校课程的组织和架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与大家分享。

一、核心经验对于课程开发的价值

近些年来,在幼儿教育领域在制定课程标准、制定课程、进行课程评价过程中经常会以“关键经验”、“核心经验”等作为重要的依据。其对课程开发实施的价值主要在于:

  • 经验是学前儿童学习的起点

教育研究者为什么不从“知识”或“技能”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呢?因为经验是知识的初级形态,它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初级认识,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认知客观事物主要通过感知、体验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方式正符合经验的本质特征。(儿童)经验作为一种初级形态的知识,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起点,是学前儿童在掌握系统理性知识前必不可少的积淀(霍力岩,2015)。由此可以看出经验在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意义。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的颁布对于幼儿园的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然而,在理解和实施《指南》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指南》的内容并不是幼儿必须达到的固定目标,而是期望发展的基本经验(顾荣芳,2015)。因而从“经验”的角度看待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与《指南》所呈现的内容是相契合的,也是幼儿园设计、实施课程的重要依据。

  • 作为课程开发实施基础的经验必须有所筛选

杜威说:“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其中心问题是从各种现实经验中选择那种在后来的经验中能富有成效并有创造性的经验”。这种“富有成效并有创造性的经验”,即对幼儿的后继知识的学习具有指导和铺垫的意义。最早被美国“高瞻课程”(High/Scope Curriculum)称之为“关键经验”。该课程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进行了梳理,并发展成为组织教育教学的框架与线索,也是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学前教育领域的课程设计实施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近几年来,关键经验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逐渐成为教育者研究的新领域。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团队在2015年研究出版了关于“五大领域”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的幼儿园领域课程指导丛书;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在陈杰琦教授的带领下,从教师领域教学知识(PCK)的视角进行研究,出版了学前儿童核心经验与幼儿教师领域教学知识的系列丛书。“关键经验”、“核心经验”都是基于“经验”理论的研究成果的研究,虽然在研究成果的呈现上不同,但它们的共性都是强调了某一“经验”是在相关领域具有节点性、基础性和可迁移性的知识,是该领域问题解决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基本能力,这种“经验”对幼儿的后继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积极意义,高度契合《指南》所表述的教育指导方针,为课程的设计实施提供了依据,并为幼儿教师们架起了从《指南》到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桥梁。

  • 核心经验兼顾“教师视角”和“儿童视角”

“核心经验”和“关键经验”的共同价值是有助于教育者将视线转向儿童,即为“儿童立场的课程”,从儿童出发,强调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身心特点和基本规律,注重儿童的经验和活动。杜威的研究提出,理性的课程应该是“儿童立场的课程”和“教师立场的课程”的结合。

“核心经验”是在教师领域教学知识(PCK)视角下的研究成果,它是领域教学知识框架中教学内容维度的体现,因而“核心经验”具有双重属性: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经验”,也是教师领域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学科知识,教师需要“把学科知识恢复到它被抽象出来的原来的经验,恢复到直接的、个人的经验”(杜威)。所以“核心经验”很好地兼顾了“教师视角”和“儿童视角”,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 课程单元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关系

课程单元与幼儿园课程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教师而言,课程单元更具有实践操作意义和价值。

(一)课程单元是课程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论述课程单元的意义时提到:“课程单元是课程的最小单位、细胞,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路径和基本单位。”“课程单元反映学生学习是累积性的、建构性的、设计性的,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专业实践。”(崔允漷,2016)

我们理解,课程单元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一种“微课程”。要即将几次教学活动串联起来建立联系形成一组教学活动,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以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或核心经验,这样可以把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之间相互串联起来形成连续性,让老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更加系统化、更有效。

(二)课程单元有利于一线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对于幼儿园一线教师来说研究和开发课程是一件非常有挑战且困难的工作,为了缩小研究范围且适于幼儿园教师的操作与研究,研究者以课程单元开发的形式开展实践研究较为适宜。从幼儿园教师的角度来说,站在课程单元的高度思考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串联”承接为学校课程的整体,又能“扎根”于保教活动实践的日常,是较适合一线教师开展课程研究的方式,也是提升教师课程意识的直接途径。当我们把一个个课程单元开发出来,再研究单元和单元之间的联系,这样也为学校整体课程框架的搭建扎下根基。

  • 核心经验对于课程单元架构的价值

(一)教学目标的升级

“‘逐个’知识点的‘了解’‘识记’‘理解’等目标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新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运用知识做事、持续地做事、正确地做事,强调知识点从理解到应用,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结及其运用”(崔允漷,2019)

我们在思考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核心经验的分解。也就是说在一个单元中不同活动之间的目标要相互联系,具有相互支持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的追溯

核心经验的目标体系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成了一个追溯体系。打破我们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出现的零散、断章取义,不知从何而来,也不思考后续如何发展的局面。

(三)教学形式的组合

集体教学活动不是课程单元单一的实施形式,是需要多种教学形式的组合,才能共同实现单元目标。比如在运动课程单元的设计中,我们通过核心经验的系统分解,以集体教学为核心主线,但是同时要考虑户外区域活动、班级自主运动活动、家庭亲子运动等多种形式的设计,从而解决核心经验的达成与孩子个性化发展差异的问题。同理,在我们日常的课程实施中,也是可以考虑个别化学习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的插入式活动之间的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