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环境岂止美化

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园里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漂亮了。在进行主题活动时,班里的环境也会随着主题的变化而变化。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深知主题活动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老师完成教学的一个途径,更是体现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探索的过程。
一、 环境的再教育作用
在《我长大了》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已经了解了自己身为哥哥姐姐的使命感,而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里,孩子们更是有了许多照顾弟弟妹妹的好方法,也预设了许多弟弟妹妹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把这些内容通过孩子们的收集提问和解决问题这两种途径,将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已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让班里的每个孩子通过文字、图画一起再将自己的知识进行梳理。
环境的再教育作用不仅体现在这一个主题中,在《了不起的中国人》主题中,孩子们对主题探索的需求更多了。比如美工区中制作的“油纸伞”、“团扇”、“折扇”的作品,孩子们首先了解了这些工艺品在古代是人们的日常用品,男孩和女孩更是从两种扇子的特征探索出男生用“折扇”女生用“团扇”的这样一个细节。所以,整个环境的呈现上,我们也将日常与孩子们介绍的内容作为一个再教育的途径展示出来。而且,环境的创设并不止于展示,也更让孩子们学会如何保护我们的主题环境,从而设计了“禁止触摸”的标志,提醒自己也提醒参观的人们一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二、 环境创设的互动性
环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带来美的享受,更引起孩子们的操作、讨论。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中,我们班里在主题墙面上贴上了中国地图。结合孩子们在全国各地游玩的照片展示在版上,老师更是有心地加上了可移动的丝带,让环境“动”了起来。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每天排队时、休息时,我们都能发现,孩子们悄悄地来到了主题版面前,一边摆弄着丝带,一边说着各个地方的特色,一边和身边的好朋友一起说说关于中国地图上的内容。
不仅在“了不起的中国人”这个主题中我们呈现了环境创设的互动性,在“秋天”的主题中,我们同样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孩子与其进行互动。在孩子们秋天写生活动开展以后,他们对写生这样的活动非常感兴趣,所以,在教室里,我们创设了一个“写生角”。首先,在地板上铺设牛皮纸,然后,铺两块泡沫地板在前面,在牛皮纸的上方,我们又放了3张白色的画纸,在画纸前又提供了4盆造型各异的菊花。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可以欣赏菊花的各类形态,还可以在泡沫地板上进行菊花写生。通过这样的互动,他们不仅能用语言描述菊花的特征,还能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菊花的样子。
三、环境创设体现主题探索的过程
不止是这样,在“民族娃娃”这个小主题中,孩子们知道,在中国有着56个民族,而且,孩子们更是发现了幼儿园里关于民族的秘密。他们发现原来幼儿园里的小苏老师是朝鲜族的,于是,每次看到小苏老师时,他们都会像小记者似的问关于朝鲜族的事情,他们也发现了朝鲜族服装的特点,有时候,还会问小苏老师会不会在家里就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给自己看。班里的小姚同学也一直以为自己是汉族人,于是,非常自信地回去和爸爸妈妈介绍自己关于汉族的小知识。可没想到,妈妈却告诉他,他是回族的小朋友。为了让大家知道这个小秘密,小姚动员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关于回族的知识,而且,他还在所有老师和小朋友的面前跟大家分享了这个事情。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墙面上关于民族娃娃的小知识也越来越多了,很多孩子通过绘画和介绍的方式告诉大家自己对于民族娃娃的了解。而且,每天,在这块版面前都挤满了络绎不绝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大家对于主题活动的讨论也随着版面上的不断增加而深入。
实际上,环境创设不止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它更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不仅呈现了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探索的过程,更呈现了孩子与孩子在主题活动中所呈现的各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