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与阅读习惯的建立(三)

三、 为幼儿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根据幼儿不同年龄层和认知发展的不同层次,可以为幼儿选择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人的脑细胞有140亿个之多,刚出生的婴儿却犹如白纸状态,一些科研报告证明,0至3岁脑细胞将互相缠结,而外部的色彩、形状、颜色、语言是很好的刺激源。所以对于婴幼儿(0至3岁)在早期阅读来说,不是阅读的内容本身而是在于图书所展示的颜色、状态、文字的音韵、节奏等,给予婴幼儿脑部的良性刺激。因此,可以为三岁以前的幼儿选择色彩鲜艳的,能出声的图画书。对 4 岁以后的幼儿, 可逐渐增加图文并茂、情节连贯曲折的绘本。绘本的故事内容最好是能联系幼儿的现实生活,并起到从小培养幼儿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习惯的效果。当有了有适当的、有吸引力的阅读材料做保障后,提高阅读的乐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幼儿学会阅读并对阅读产生兴趣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幼儿刚刚开始学会走路时,常常会跌跌爬爬;幼儿开始咿呀学语时,发音往往不够精确。家长们对孩子出现的以上情境一般都是可以接受的,并以乐观的心态看待。我们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同样需要有耐心。而影响幼儿对事物产生早期兴趣的因素有这样几个方面:有趣事物的吸引,我们刚刚谈到的合适的阅读材料就可以产生对幼儿的吸引力;其次,家长及周围人们的鼓励、表扬和赞美对幼儿的影响是持久的;另外,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利用幼儿这个特性,用游戏的方式把阅读展现出来,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例如,在行课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在阅读前,将绘本故事中出现的角色用游戏的形式给幼儿展现出来,为幼儿的阅读做好铺垫;阅读中,在互动白板上将绘本中的单词字符从左至右用小动物的图案标出,帮助幼儿掌握读书技巧、分辨不同字符的发音等等。
  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让幼儿边阅读边用手指指点每个单词字符,使幼儿在有意无意中处于记忆模式,渐渐地就自然有能力自己读完整的故事了。利用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让幼儿养成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定时定量的阅读习惯。具体的方法如下,首先,每当幼儿来到课堂上的时候,教师都会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我们每次上课都是要进行阅读的,而且阅读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其次,在课堂上老师会通过分次教学,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绘本中的小故事听、读、识的过程,让幼儿意识到我们每次上课都有不同的阅读任务;再次,回到家中,规律的亲子阅读时间,让阅读融入幼儿的生活。
  “许多智力活动都能使孩子聪明起来,但都是局部的、零散的,其效果有一定的限度,而识字阅读教育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在此基础上的智能开发是无止境的。”中国记忆专家王维是这样认为的。的确,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科学地分析幼儿的生理特点,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做出相应的阅读要求,为幼儿选择有吸引力、适当的阅读材料,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当你的孩子爱上阅读了,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就走上了自主学习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