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一)

(一)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具备的三个先决条件:
第一、要有时间保证。
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每天固定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
第二、要有方法辅佐。
如:指导幼儿有序地翻阅图书。
首先,应让幼儿观察图书的结构,知道每一本图书都有封面、封底,为了便于幼儿理解,可让幼儿把封面比作前门,把封底比作后门,中间就像是一间小房子。看书时,先把前门打开,然后走进小房子里去看故事,看完了把后门关上,有了这样生动形象的看书方法,幼儿就不会出现乱翻的现象了。
其次,要让幼儿知道按顺序从前向后一页一页地翻书。在指导幼儿翻阅时,讲到哪儿翻到哪儿,让幼儿直接感受画面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正确翻书的榜样。
第三、要提供适宜的材料。
1.根据孩子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如:自己的孩子独立性较差,就可以选择“我很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又如:自己的孩子不善于观察,就可以选择“找错”的书籍等等。孩子喜欢动物或喜欢兵器等,家长要尽量满足。只有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书,他才会主动去看、去学。购书时,父母应该给孩子自主权。当然,如果可作适当引导幼儿如何选择书籍。
2.以情节画面为主,并配有适当的文字。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抽象逻辑思维出现萌芽。这就决定了读物仍然以画面为主,图书中的文字具有实在意义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帮助幼儿逐步完成从图画形象到文字符号的过渡。
3.从孩子兴趣出发,选择他们“喜欢”的书籍。
什么是孩子喜欢的书籍?家长可以根据下列孩子的表现来判断:当孩子走近书柜(无论商店或是家里)时,他是否径直走向某个特定的书架?他是否懂得到哪里去找科学书籍、小说或诗歌?他有没有跟在一、两个孩子后头,按别人的选择来选书?如果孩子阅读时,看看孩子是否迅速进入了阅读,他实际阅读的时间有多长,是否经常谈论与书有关的内容等。如果孩子能自己直接找到一本书,不看其它的书,阅读时迅速进入情境,阅读时间较长,经常与伙伴谈论书的内容,或做有关的游戏,则说明他对这类书感兴趣。
(二)关于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方法:
1.精心营造阅读氛围:要读书,首先要买书。买书,不在多,而在勤,每个月买一两本,买书时,带幼儿一起去,由他自己选书。当然,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小书架,请孩子安排自己的书。孩子阅读时,尽量保持安静,同时家里要有一种读书的氛围,大人也经常读读书、翻翻报。
2.着力培养阅读习惯。要培养孩子爱护图书,不能把书弄坏:不小心把书撕了,家长及时与孩子一起把书修补好,不能不管不顾,由他去撕。凡是看过的书都要整齐地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家长要为孩子创设条件,或放在书架上,或放在纸盒中,假如书很多,还可让孩子学会把书编号,整理时按号的顺序放好。
3.鼓励表扬培养兴趣:也就是所谓“戴高帽”。每当听到幼儿嘴里吐出一个新鲜的词语,应大加表扬,什么“真棒!”“真了不起!”等,培养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4.共同参与挖掘主题: 每个星期或每两个星期带孩子去图书馆借一些书回家,然后在电冰箱上贴一张“书单表”,注明孩子喜欢的主题,比如:昆虫类、恐龙等。
5.多种方式,增进乐趣:在阅读前或阅读后,可进行多面向的活动,增加阅读兴趣,加强学习印象,发展多元能力。可在阅读之后,一起做做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