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念——尊重和要求的和谐统一

  要实现教育过程中尊重与要求和谐统一,首先是对于幼儿主观性的尊重,从大的范围来看又可以划分出如下三维:

1、尊重幼儿已经有的经验
尊重幼儿的性格和心理发展水平,要允许和承认他们原有的和属于个人的东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自由的展现。

2、尊重幼儿现时的状态
尊重幼儿的情绪体验,尊重幼儿随意爆发出来的激情、兴趣和疑问,尊重幼儿生理的和心理的需要,尊重幼儿的选择、目的、计划和决策;等等。

3、尊重幼儿的可能性
尊重幼儿的潜在的、当前状态中尚未表现出来但是经过一定的等待、引导和自发主动的努力能够实现的水平(“最近发展区”)。

    其次,教育如果单纯尊重儿童的种种状况和能力,仍然只是片面的尊重;全面的尊重还包括了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中的客观必然性以及种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完整性的尊重。

    由于第一种尊重,幼儿自身成为教育的资源,可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但是这种尊重对教师的专业准备以及她在教育过程中的观察能力、直觉反应能力等等提出较高的要求。由于第二种尊重,教师自身成为教育的资源,可以充分调动教师作为一个成年人所拥有的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现实感充实其的教育方案和教育内容;但是这种尊重对幼儿的行为规范、自觉性、思维、注意和想象等等就提出较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对幼儿的尊重不是放任,而是有要求的尊重。要求只有以尊重为前提,它才能够反过来提升尊重的高度和层次。也就是说,我们的尊重首先已经是有要求的尊重,惟其如此,尊重才能激发幼儿的自律、自主、自发,而现实的各种客观要素也因此而才能够同他发生最大面积的接触和碰撞。从而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使幼儿:

  • 在要求中实现了平等尊重;
  • 在要求中了解了社会与生活;
  • 在要求中实施了超越与发展。
课程目标

培养宋幼孩子宽阔的胸襟、活跃的思维、好学的态度、开拓的国际视野、文明的行为习惯,使之具有:

  •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学习能力;
  • 理解包容、和谐共处的交往能力;
  • 求异思变、敢于突破的创新能力;

从而为其成为活跃在21世纪国际舞台的中国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与实施
课程内容与实施


以人文关怀为核心,以情感体验、习惯养成为重点的道德教育
以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为特点的知性教育
以合作、理解为特点的多元文化教育
以鼓励大胆想象、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为特点的艺术教育
以重视身心和谐为特点的健康教育


以人文关怀为核心,以情感体验、习惯养成为重点的道德教育以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为特点的知性教育以合作、理解为特点的多元文化教育

    自1994年宋庆龄幼儿园成立国际部以来,目前已有了3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幼儿和9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富有教育经验的外籍教师,中外幼儿、家长及教师组成了小地球村,构筑了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多元的教育资源丰富性的大家庭,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的充实和丰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以鼓励大胆想象、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为特点的艺术教育

    孩子入学前阶段,是想像力最丰富、最活跃的阶段。幼儿通过艺术活动的熏陶,观察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美,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丰富多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凸现幼儿个性,丰富幼儿的想像力,激发幼儿创造力的潜能,培养幼儿的美学意识。


以重视身心和谐为特点的健康教育

    在当今生存环境越来越舒适的知识经济时代,生存空间渐渐异化,人们几乎用不着让自身去适应自然条件,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身心素质的弱化,因此,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如何保持和促进身心健康,即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健康教育。幼儿发育迅速但远未完善的生理特点、天真纯洁但容易受到伤害的心理特点、活泼好动但自我保护能力欠缺的活动特点等,决定了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程评价
  • 自我评价(孩子对自己学习活动的记录)
  • 教师评价(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评估报告单)
  • 家长评价(家长问卷表,以及数据分析、反馈)